close

  青年人幸福感調查
  七成人認為婚姻不一定帶來幸福
  22歲至23歲是中國青年人的幸福感受“分水嶺”,15~22歲青年人的幸福得分為9.66,比23~34歲青年人的幸福得分高了2.51,七成青年人認為婚姻不一定帶來幸福,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重視家庭,最能提升青年幸福感的方式便是和家人在一起
  文|《小康》雜誌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尤蕾
  處於人生蓬勃期的青年人,也會有著“蓬勃”的幸福感嗎?
  “2014中國幸福小康指數”的調查結果,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否定的回答。受訪者普遍認為,一個人在14歲之前最容易有幸福感,而在23至34歲最容易不幸福。根據國家統計局對於青年的年齡界定,15歲至34歲均屬於青年階段,在對不同年齡段受訪者的幸福水平進行了單獨分析後,《小康》發現,15~22歲受訪者為自己打出的幸福得分分數最高,平均分為9.66;其次是65歲及65歲以上的受訪者,平均分為7.50;再次是35~44歲受訪者,平均分為7.19;23~34歲受訪者平均為7.15分;45~54歲受訪者平均為7.03分;55~64歲受訪者為自己打出的幸福得分分數最低,平均為6.54分。
  22歲至23歲基本上處於上學與工作的分水嶺,為何以此為“分界線”,青年人會有著不一樣的幸福與不幸福體驗?青年人的幸福感受從何而來?2014年9月,《小康》雜誌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,並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,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“2014中國幸福小康指數”調查之“青年人幸福感調查”,受訪對象均為15至34歲的青年人。
  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
  究竟什麼能給青年人帶來幸福?
  “2014中國幸福小康指數”調查之“青年人幸福感調查”結果顯示,51.5%的受訪者認為幸福感更多是從生活中獲取,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,僅有7.9%的人選擇了工作,另外,34.8%的人認為工作和生活帶給他們的幸福感不相上下,5.8%的受訪者從兩者中都難以獲得幸福。
  或許是受幸福感的驅使,越來越多的人在處理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時,變得更為理性。調查中,41.8%的人能夠做到兩者基本平衡,35.5%的人稍偏重於工作,17.8%的人更側重生活,3.2%的人一心撲在工作上,1.6%的人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生活上。
  艾琳正在努力轉變狀態,31歲的她自從進入上海一家知名跨國公司之後,時間排期緊湊得幾乎插不進一根針。8年前,初入職場,殘酷的競爭環境容不得艾琳停下,幾年來,職位越升越高,薪水越來越多,但是艾琳感到幸福的時刻卻越來越少。直到她把父母接到上海一起生活,香噴噴的家常菜、無聊的肥皂劇,都因為有了家人的陪伴而變得那麼有趣。艾琳開始推掉可有可無的加班和應酬,很少休年假的她正在計劃和父母出游。
  工作與生活,永遠就像天平的兩端,天平能否保持平衡,關鍵取決於你放在托盤上的砝碼重量。德國“時間管理教皇”洛塔爾·賽韋特就如何保持二者平衡撰寫了《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黃金法則》,賽韋特向淹沒在工作之中的年輕人發問——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?你是否也像其他人一樣整日盲目地忙碌嗎?打破工作與生活不平衡的僵局,這本書給出了一條非常重要的法則,正如艾琳正在做的那樣,放棄可有可無的事情,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。
  緊張工作之餘,生活對於青年人除了是一種放鬆的享受之外,更是他們希冀獲得幸福感的途徑。《小康》調查結果顯示,青年人提升幸福感的方式中,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和家人在一起、旅游、看電影、和朋友聚會、吃美食。
  錢不夠花是最不幸福的事
  “假如你說真心喜歡我,也許明天的你將不會這樣說,因為明天的我也許很落魄,因為我沒有高樓沒有汽車沒有鈔票,更沒有金手鐲……”一曲網絡歌曲《沒錢》唱出了年輕人面對愛情的不確定性,以及他們承受的壓力。錢,對於青年人來說,或許是壓力的來源以及前路的阻絆。
  《小康》調查也呈現出了這樣的現實,讓年輕人感到最不幸福的選項中,45.9%的人選了錢不夠花,35.3%的人選了乾不喜歡的工作,34.7%的受訪者認為是工作太累。
  青年人是否比其他年齡段的人承受著更大的壓力?65.7%的青年人認為是,22.6%的青年人表示不好說,僅有11.7%的青年人否認。在“2014中國幸福小康指數”對於人生哪個年齡段最容易不幸福的調查中,無論哪個年齡層次的受訪者,都認為處於青年時期的23~34歲最不幸福。
 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岳曉東認為,如今的不少年輕人受到巨大的生活壓力,尤其是那些蝸居在大城市的“蟻族”,更是面臨著生存的絕境,因而產生了消極、焦躁、無安全感的心理狀態。
  然而,腰包越來越鼓,真的就能實現青年人的“幸福夢”了嗎?已經有足夠的心理學試驗表明,幸福感是一種主觀認識,並不直接受外界因素影響,收入與主觀幸福感並不關聯。岳曉東認為,人的性格及生活態度對主觀幸福感具有決定作用。同樣,《小康》調查亦暗合了這種判斷,年輕人對於幸福的理解中,38%的人傾向於擁有完整和睦的家庭就是幸福,23.9%的人認為是擁有平和健康的心態,10.4%的人認為是做自己喜歡的事。另外,人們對幸福的理解還包括享受高品質生活、擁有事業、擁有自由、掙更多錢、擁有自己的房子、每天睡到自然醒和擁有好的環境。
  作為年輕的群體,朝氣蓬勃與積極向上依然支撐他們頂住壓力,不斷向前,“年輕就是財富”不僅僅是他們在父輩面前的自我安慰,更是對未來的自信。調查中,正當壯年的年齡優勢成為受訪者提升幸福感的一大砝碼。
  “青年人的年齡優勢,表現在他們有機會犯錯、嘗新,這是一種未來發展的優勢,是成長的優勢,並不表示兌現的價值。所以,這也導致了青年人的幸福感當下不是特別強。”彭凱平分析稱。
  近七成人認為婚姻不一定帶來幸福
  幸福婚姻的必備因素有哪些?在參與“2014中國幸福小康指數”之“青年人幸福感大調查”的受訪青年看來,最重要的因素是相互理解(63.6%),其次是責任感(47.2%),再次是物質基礎(43.6%),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是孝敬雙方父母(38.2%)和包容(37.2%)。孩子,這個被稱為“維繫家庭紐帶”的因素卻排在了相對靠後的位置。
  即便如此,婚姻真的一定能夠讓人感到幸福嗎?69.7%的人認為不一定,23.7%的人持肯定態度,4.7%的人沒想過這個問題,1.9%的人對此態度悲觀。對於婚姻與幸福感的關係,無論是社會學還是心理學都曾長期關註,以不同試驗方式得出了一些結論。最廣為人知的一個結論是,婚姻帶來的幸福感隨著歲月的流逝呈U形曲線,即結婚頭幾年的幸福感最強,隨著孩子降生,婚姻帶來的幸福感開始下降,到了孩子成人獨立,婚姻幸福感又開始上揚。
  美國奧斯丁市的得克薩斯大學社會學家德布拉·翁貝森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試驗,其結果與上述結論有所差異。該團隊發現,婚姻質量確實隨著時間下降,這條下降曲線是不斷下降,也就是說,在夫妻晚年其幸福感並沒有因為孩子自立等因素而增強,依然是或快或慢地下滑。
  幸福婚姻必備因素排名首位的相互理解,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年輕夫妻的溝通。調查結果顯示,在認為青年時期婚姻更幸福的受訪者中,46.6%的人認為溝通更容易是最主要原因。另外,更願意欣賞對方、富有激情、新鮮感、性生活和諧、善於製造驚喜、家庭瑣事少、娛樂活動多等因素也是青年時期婚姻幸福的來源。
  還有少數人認為青年時期婚姻並不幸福,他們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:生活工作壓力大、容易發生爭執、容易受誘惑、忙於事業忽略伴侶、感情根基脆弱、孩子及雙方家長影響夫妻關係等等。
  岳曉東給出的提升主觀幸福感的建議是,當人面對挫折困難時,消極情緒在所難免,此時需要個人主動做出調整以達到平衡。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同彈簧一般,壓力過小則散漫,壓力過重則崩潰,因而需要張弛有度,保持彈壓有餘的狀態為最佳。需要積極發展自己的愛好,努力學會與人相處,善於運用幽默的化解方式,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感,保持精神旺盛,滋生出希望和動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dhqzzmpqdz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